公司将数控加工机床的相关产品做到深度服务,产品款式齐全
本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地理台獲悉,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严重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未來將著力確保裝置高效、穩定、牢靠運行,加強國內外開放同享。
FAST是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的国际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建設過程中霸占了望遠鏡巨大體量、超高精度等技術難題。國家驗收委員會專家認為,“中國天眼”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復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已然FAST在2016年就完工啟用了,為什麼今天才驗收呢?實際上,要實現科學家的各種觀測意圖,達成穩定牢靠的靈敏度,對望遠鏡來說並非易事。據介紹,國際傳統大型射電望遠鏡的調試周期一般不少於4年,而FAST巨大的接纳面積使其結構系統更為復雜。FAST團隊經過兩年緊張調試作业,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形式,數項關鍵指標超過預期,於2019年4月通過工藝驗收並向國內地理學家試開放。现在,FAST觀測范圍能企及河外星系乃至百億光年之外的国际邊緣。
FAST自試運行以來,設施運行穩定牢靠,其靈敏度為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這是中國制作的射電望遠鏡第一次在主要功能指標上佔據制高點。
隨著功能提高,FAST科學潛力已开始顯現,现在探測到146顆到証優質的脈沖星候選體,其间102顆已得認証。FAST已實現偏振校准,並使用創新方法探測到銀河系星際磁場。未來3-5年,FAST的高靈敏度將有可能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来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打破。國家地理台正在進一步積極組織國內外有關專家,研讨怎么發揮FAST優良功能,加強國內外開放同享,推動严重成果產出,勇攀国际科技顶峰。
反射面由4450個反射單元構成,總面積為25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標准足球場那麼大。
30噸的饋源艙通過6根鋼索操控,能够在140米高空、206米的标准范圍內實時定位。
能看見更遙遠暗弱的天體,它1分鐘就能發現的星體,即便把坐標供给給百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對方也要9分鐘才能看見。
500米的标准上測量视点精確到8角秒,10毫米的定位精度要求最高做到了3.8毫米。
“中國天眼”(FAST)是以南仁東為代表的老一代地理學家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提出的設想,使用貴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窪地,建設国际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歷經5年半的艱苦建設,FAST團隊霸占了望遠鏡超大标准、超高精度的技術難題,高質量如期完成了工程建設任務。FAST於2016年9月25日完工啟用,進入調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