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将数控加工机床的相关产品做到深度服务,产品款式齐全
我本科专业学的是机械制造技术及其自动化,读研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机械结构设计。
毕业之后,我找了一份和专业对口的工作,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机械产品结构设计的工作,
这一干就是六年,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作为机械人的一点感悟。
作为机械设计师,刚入职的时候,学历可能和待遇挂钩,但是和工作内容关系不大。
无论大专生、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入职之后,都是从跟着主管设计师打下手开始。
一开始很少接触产品的设计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产品图纸绘制和更改、实验验证零部件的试制、产品生产过程和实验验证过程的跟踪等。
大约干了三年多,会画图纸,能看懂图纸,并对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机械结构、加工工艺等有所了解。
客户提出一系列要求,主要概述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市场部传达给技术中心,
要做出响应哪些指标能达到哪些不行,做一个大概的产品三维模型。如果客户满意,愿意签订合同。
在签订合同时,就会明确产品交付日期,所以接下来项目经理会根据交付日期和公司的生产能力,确定接下来每个阶段的截止日期。
产品的三维模型进一步细化,将三维模型,并将大的组件工程图纸(不是零件图,因为涉及商业机密)发给客户,进一步沟通细节。
对客户提出的新要求,以前项目没有涉及的,要进行试制验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这期间要准备一些文件,包括产品设计总体方案、产品表面处理(油漆、喷塑)等、安装调试说明书、
产品全寿命周期(包括主要零部件使用的年限,更换的方法)等以及零部件的环保问题说明等。
接下来就要根据三维模型,绘制工程图纸,试制两道三套产品,主要用于实验验证和客户鉴定。
零件的油漆文件下发,试制通知书下发至公司制造中心,制造中心会决定哪些交给采购部外协,哪些公司自制等。
图纸缺少尺寸、技术要求不全等等这些都不是事,最麻烦的是,设计的产品加工成本高、精度达不到、或者根本加工不了,这会牵扯到局部方案重做。
待零部件加工完成了,要将产品装配到台架上,虽然有工人安装,但是自己要在现场指导的,
结构设计不合理或者预留的工具操作空间不够导致零部件难以安装等等,都需要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修订。
产品在台架上安装好后,根据客户要求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寿命试验、淋雨实验、功能试验等等。
在批量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零部件功能不稳定的状态,依然需要深入分析是零部件公差给的不合理,
在产品已经交付使用后,需要对售后工程师及客户进行产品的相关培训,包括维修和更换等。
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还需要进行分析,可能会涉及产品的批量撤回和更换。
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工程师,工作虽然不那么光鲜亮丽,我每天穿着灰色的工作服,办公室、车间、会议室来回的跑个不停,
经常工作服上都是油滋滋黑乎乎的,还经常因为零件图纸标注的不规范或者设计的零件难以加工,
不仅包括设计、还有产品周期、产品成本和客户沟通等等,当自己负责的产品顺利交付后,内心还是很快乐和自豪的。
当然等到了工作岗位后发现,课本中教的太基础了,好多东西要重新学,但基础依然很重要。
有些学生会反应空间想象力太差,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拿个零部件实物,反复练,进步就会很快。
《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互换性》《工程材料》这几门专业课一定要认真学,作为结构设计师,肯定能用到书里的知识。
毕业的时候,也请不要当作废纸卖掉,书上的笔记很重要,等到用到的时候,翻书看两遍就能快速理解。
和我同时入职的十三位同事,六年下来就剩下三位。离职的同事们,仍然做结构设计的也只能占一半。
但是能坚持下来,收获还是沉甸甸的,毕竟机械设计师是越老越吃香的,因为对于机械行业来说,经验真的太重要了。
最后希望有志于从事机械结构设计师的同志们,学有所成,并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埋下头、踏踏实实干出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